響應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,嚴格防范資本壟斷行業壟斷現象,特此說明和建議。
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出土、出水、回流文物數量巨大,與日俱增。辯證的看,帶來的問題越來愈嚴重?,F象是:
1、民間(博物館以外)的文物無論等級高等級低,沒有一個專門的、標準正規、最權威的認證單位,所以文化素質低的群眾文物保護意識低,導致大量歷史文物遭到冷視,遭到無情破壞。
2、這個潮流導致社會上所謂鑒定機構層出不窮,魚龍混雜,有大量不法機構單位借此機會,非法集資,進行文物鑒定活動,新的說成老的,老的說成新的,文物的生命岌岌可危。
3、一些網絡拍賣平臺打著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幌子進行非法拍賣活動。以瓷器為例,某網絡拍賣平臺進行元代以前的文物拍賣活動,公開把宋代瓷器標注成元代瓷器進行拍賣,其實買賣雙方都清楚,這就是赤裸裸的逃避文物法進行的非法活動。
4、無最權威最標準的文物鑒定平臺部門,原因雖然有多方面但國家必須要沖破種種障礙,及早建立此部門。當今社會上,全國古玩收藏愛好者近億,各種鑒定專家魚龍混雜,沒有所有人一致認定的權威專家,真正權威的專家很少,民間古玩收藏界夾雜著資本運作、非法盜墓交易、人情關系網等,這是黑暗的一面。
5、古玩城,古玩市場等這些文物交流中心,大量店主把現代工藝品當文物售賣,專家與店主內外勾結欺騙廣大人民群眾,這個現象尤為嚴重。
6、國內頂級拍賣公司有資本壟斷、行業壟斷現象。社會流傳只要是大拍賣公司出來的文物一定是真品,即使假的也認為是真的。這個現象必須及早禁止。
建議:
1、及早設立建立一個最權威,最標準的文物鑒定部門機構,聘請群眾口碑好,自身無公司,無資本關系的高校文博專家。形成標桿效應,發揮引領典型示范作用。
2、加大力度,開通群眾舉報平臺途徑,重視群眾舉報線索,嚴格處理沒有正規鑒定、拍賣資質的單位公司部門,對無德的專家進行封殺,把有德有本領的專家加大宣傳力度,無論國籍無論身份背景。
3、規范國內拍賣公司,從國內頂級拍賣公司入手,作為試驗點。以嘉德,保利等平臺入手,設立拍賣上限,控制天價成交,防范資本壟斷,均衡文物經濟價值,宣揚不應該以經濟價值決定文物的存亡與價值。
感謝您的留言。根據《文物保護法》等法律法規規定,文物行政部門對文物市場的管理職責是:①對文物市場合法主體和流通標的進行監管;②禁止盜竊盜掘走私等國家禁止買賣的文物通過合法市場渠道流通。長期以來,國家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門嚴格落實法定職責,認真開展標的審核等工作、與有關部門密切加強執法合作,高效履行法定職責,保障了國有文物安全。
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,文物收藏成為消費熱點,文物市場迅速發展。國家文物局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,下放、取消文物拍賣標的、文物拍賣經營資質、文物商店等審核權限,配套制定《審批指南》,提高審批服務質量。出臺《文物拍賣管理辦法》《文物拍賣標的審核辦法》,明確文物拍賣標的審核程序與標準,加強事中事后監管。在江蘇、上海陸續開展登記交易和綜合改革試點,探索建立基于信用監管體系的登記交易制度,完善文物市場監管體系,提升文物市場服務水平。組織制定《文物出境審核規范》等系列標準,完善文物鑒定標準體系?;貞鐣P切,組織文博機構開展公益性鑒定服務,2020年組織鑒定300余場,為1萬余人次免費鑒定文物藝術品近3萬件,廣受群眾好評。
國家文物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想民所想、應民所需,深入研究問題,在《文物保護法》修訂中積極探索符合實際需要的制度設計。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社會文物管理和發展的指導意見,在民間收藏文物鑒定、保護利用、市場流通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措施,加強民間收藏文物管理、促進文物市場的有序發展。
掃碼下載客戶端
掃碼關注公眾號
“領導留言板”客服郵箱:leader@people.cn